战“疫”之年,守好“三农”基本盘
发布时间:2020-04-03信息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河南地处战“疫”要地,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不管从国家层面还是本省而言,农业生产举足轻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好“三农”这一基本盘。
确保粮食生产不容有失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河南春耕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初期,造成农资运输难、生产管理难、指导服务难、企业复工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河南抢抓农时,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疫情影响,推动春耕生产有序进行,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粮食丰收双胜利。
河南小麦面积8550万亩,是粮食生产的大头,稳住了小麦生产,全年粮食丰产就有了基础。春季是小麦生长的旺盛期、需水需肥高峰期、产量形成关键期,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
针对农资生产流通难题,河南开辟绿色通道,缓解运输难题,保证农资到村到田。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20条政策,将257家涉农企业纳入重点保供名单,帮助解决用工难、融资难、运输难等问题,推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
面对疫情,河南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动员疫情较轻地区抢抓农时,利用劳动力充裕的有利条件,组织农民错峰错时下田,及时开展中耕、除草、施肥、浇水。在疫情较重地区,充分发挥全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组织农机、植保等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帮助农户开展春耕生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今年管理进度均快于上年同期,小麦长势也是近三年最好的一年。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左)深入田间指导农业生产 资料图
与此同时,河南创新指导方式,组织小麦专家根据苗情长势,制作麦田管理专题节目,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远程专家系统、12316等平台,点对点、面对面为农民开展麦田管理把脉问诊。
据悉,今年河南春播作物2700万亩左右,其中春播粮食作物700万亩左右、瓜菜1100万亩左右、花生650万亩左右、其他作物250万亩左右。为种足种好春播作物,河南提前抓好农资储备,保证了农资供应。同时,引导农民调整春播结构,积极发展优质花生、优质瓜菜和鲜食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杂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河南小麦条锈病依然形势严峻。为此,河南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做到早发现、早行动、早处置,防止扩散蔓延。农业农村部门紧急启动重大病虫害周报制度,全面开展田间普查,并迅速组织大型植保机械、无人机,对条锈病发病中心进行扑灭,遏制蔓延势头。截至目前,全省病虫害防控面积达433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719万亩。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河南持续加强自然灾害防范,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突出防范清明前后“倒春寒”,预防抽穗扬花期赤霉病,应对五月上中旬干热风,防范收获期间“烂场雨”,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科学应对,为确保夏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畜牧生产总体稳中向好
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疫情,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猪肉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市场和生产情况引人关注。今年,河南省提出了“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目标。
据了解,面对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疫情对畜牧生产带来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河南畜牧生产总体稳中向好,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家禽生产稳定健康,优质草畜生产势头良好,奶业振兴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省委书记王国生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农牧业生产,尹弘省长两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畜牧业生产,武国定副省长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畜牧业生产尤其是生猪稳产保供进行具体安排。
为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运输难、销售难等问题,河南将畜牧业生产资料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和生产物资绿色通道;利用微信、直播平台等现代通信手段,联合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指导各地集中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和大清洗、大消毒活动;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了15家基础条件好、信用等级高、手续齐全的大型养猪企业;河南省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组织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及时开展猪肉储备投放,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物价。
虽然近期河南畜牧业生产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后遗症还未完全消除,企业用工难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解决;融资难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一方面因疫情防控使企业产销不畅,延长饲养时间,成本增加,收入减少,有效抵押物不足,企业资金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非洲猪瘟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还未完全消除,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
下一步,河南将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风险防范,补齐发展短板,确保全年畜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突出抓好生猪稳产保供。认真落实生猪生产政策,推进大型规模养殖稳产扩能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坚持“以大带小”,提高中小规模场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确保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恢复到2017年的80%。
全力抓好牛羊禽业发展。积极帮助家禽企业渡过难关,扩栏增养,确保全年家禽产品继续增加。充分利用肉牛奶牛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母畜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推进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加快建立“户繁、场育、加工带动”的牛羊产业发展格局。
持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口蹄疫等监测预警,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开展监测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认真编制“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充分发挥其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战略导向和政策支撑保障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重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四化发展,建设现代养殖、防疫、治污、流通四大体系,提升畜牧业竞争、科技创新、设施装备、优质饲草料供应四大能力,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夯实农业科技装备基础。眼下,河南许多地方都在发挥着农业科技的优势,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月19日至20日,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天财,莅临滑县指导小麦生产。20日上午,郭天财教授在滑县枣村乡的麦田里,与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视频连线,向韩长赋汇报了滑县及河南省当前小麦苗情及春季管理情况,郭天财对于今年的小麦生产总结了四句话:“土壤墒情充足,苗情整体向好,丰收很有基础,春管切勿放松。”韩长赋对滑县的小麦生产给予充分肯定。
拥有一支数量庞大、实力强大的农业专家队伍,是河南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据悉,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先后集聚113名专家成员,带领近千名科技人员围绕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宗蔬菜、食用菌、大宗水果、生猪、肉牛、大宗淡水鱼、中药材12类农产品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河南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采取有力举措,想方设法到一线开展指导和服务。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基层农技人员、技术专家克服线下上门服务受限困难,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12316热线、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线上指导、服务和远程问诊,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让技术不因疫情“隔离”,为稳产保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县和部分农场健全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全省33898名农技推广人员公益服务的主体作用,探索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发展机制、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等,建立健全了“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服务机制,建设试验示范基地354个,遴选培育科技示范户近4.4万个,辐射带动其他农户87.4万个,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在95%以上。
洛阳市宜阳县农民在修剪果树
商丘市94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471名农技人员线上线下齐发力;许昌市农技站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工作力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麦田春管,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南阳市邓州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农技专家探索“线上春耕”和“线上春管”新模式,指导全市春耕生产不误农时、有序推进;为准确掌握小麦苗情状况,三门峡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指导春季麦田生产管理工作……
一场疫情,让这个春天显得冷清,但一个个农技人员忙碌的身影,成了田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河南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也充分发挥了线上培训优势。
据了解,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农业专家先后与全国科教云平台、河南农业大学等制作《抗疫情保春耕》《小麦春季管理》《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0多个系列专题视频课件,为广大农民提供在线直播和点播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培训学习和跟踪服务,使农民学员及时掌握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病虫害预警监测和防控知识,为确保河南省8550万亩小麦稳产高产、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