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亩药谷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3-26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3月10日,一场春雨过后,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的九龙山下,周边十里八村的党支部书记戴着口罩在地头聆听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华授课。前些年几乎要撂荒的薄田,改种中草药后收入翻了几番。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中药材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当地政府号准脉、开对方,借势发展中草药产业,精准脱贫致富。
“博导”下地教农民种药材
“种草药跟种庄稼不一样,大家以前习惯了春播,咱们种的药材最好秋播,省工省钱,还长得好……”王建华教授和梅显贵博士在九龙药谷开讲种植要领。“用不用地膜”“产量会不会过剩”……针对合作社带头人的疑问,王建华教授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黄芩、金银花等药材的行情不会差。九龙庄村支书赵方会点头插话:“确实涨了,干黄芩一公斤最低25块钱,去年也就十几块。”他的合作社存了3万多斤丹参,如果换成黄芩就押到宝了。
作为当地政府聘请的专家,王建华教授定期进村下地为农民培训、授课。梅显贵博士挂职艾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一年,长期扎根九龙药谷,为推广中草药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把这里作为教学科研基地。
粮农变药农增收四五倍
“我们这里的地薄,靠天吃饭,原来主要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七八百块钱,遇到天旱还得赔钱。有的老百姓干脆撂荒,年轻的出去打工,在家的没啥收入,村集体也穷。”北楼村的“80后”徐继斌干了十几年村支书,一直想让这个穷村翻身。近年来,当地政府聘请的专家研究发现,这一带土质、降水量等适合种黄芩、丹参等药材,引进草药种植项目,从祖祖辈辈的粮农变成药农,也有村民担心卖不出去,药就成了“草”。
村民徐加斌前年种了7亩丹参,把邻居家几乎撂荒的地都种了。秋收一算账净收入2万多元,比种玉米增收四五倍。尝到草药的甜头之后,第二年准备扩大规模,没想到弄不到地了,其他村民一看种草药真能赚钱,把地纷纷收回去自己种了。“其他村在外面做生意、打工的,准备回来承包土地种药材。”
徐继斌算过账,每亩收入4000元没问题。
中草药种植每亩补贴500元
去年天旱导致草药减产,钢城区农业局在北楼村投资建设了一套水肥一体工程,今年就能用上滴灌技术抗旱。艾山街道为鼓励规模种植,专门制定奖补政策,种植面积超过500亩的村,给予5万元的农机专项补贴。去年九龙庄就用奖金置办了耕种机,每天能收十几亩,解决了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
当地政府根据新出台的《济南市促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今年按每亩500元(农户300元、村集体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九龙药谷连片种植能达5000亩。
“我们规划了万亩药谷,脱贫没问题,关键得发家致富。”钢城区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加宝表示,今年打造龙韵田园项目,依托九龙山地质公园,瞄准“AAA”级景区,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计划做药材初加工和电商产业园,实现30个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2个省级贫困村的集体收入起码得超过20万元。
梅显贵博士建议:“目前艾山以种植中草药、输送原药材为主,下一步可以考虑培育龙头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一部分产地初加工,把更多的经济效益留在当地。“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