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烟台篇章”|组织力赋能乡村振兴 烟台2779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0-10-22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这就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样板。”置身莱阳市谭格庄镇李家沟村山路弯弯、溪水潺潺山水田园美丽乡村中,游客对李家沟的生态美景赞不绝口。明末清初兴起的古村落李家沟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成立了李香苑乡村旅游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明年,我们村预计增加集体收入十万元。”谈起合作社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孙茂岐信心十足。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导者,抓基层、打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我市创新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目前,全市已有2779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的43%,带动集体增收3.9亿元、群众增收5亿元,相关做法获评“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

从扶贫到致富,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927日下午,福山区回里镇迟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给合作社社员陈竹美送来了刚刚采收的地瓜。陈竹美今年70多岁,两个女儿均在外地,家中只剩他和老伴相依为命。“以前,我们老两口主要靠1亩半的苹果园生活。果树树龄大了,结的果没以前那么多那么好了,我们年纪大了也折腾不动,再更换品种种植太费劲了。”陈竹美说。

迟家村有102户村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在村留守的主要劳动力是中老年人,像陈竹美这样的留守老人在迟家村十分常见。“让这些留守老人用更少的精力得到更好的生活。在我们迟家村的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张海涛说。村党支部决定将个体种植的土地流转出来,引进适合本村种植的荷兰香蜜杏,进行集体规模化种植。2020,福山区回里镇迟家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烟台市福山区瀚海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平整土地,种植苗木……村民们比着干、争着干、抢着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合作社已初显规模。目前合作社共种植荷兰香蜜杏45,地瓜苗10万棵。今年地瓜亩产为三四千斤,根据市场价格,年收益能达到八九万元。

莱山区解甲庄街道的南水桃林村,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围子山脚,清澈透亮的辛安河绕村而过,2018年以前,村集体收入不到3万元。赚不到钱自然留不住人,一半的耕地和果园都成了撂荒地,南水桃林人守着好山水,过的却是苦日子。“成立了烟台市桃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来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15,又建设了我们的桃林书院和溪谷小镇、百亩梨园等项目。” 桃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永良介绍说,2018年凭借“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南水桃林村拉来本地企业入股,又号召村民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340,建设樱桃温室大棚。樱桃种植搞出了名堂,2019,合作社又开始发展苗圃,从种植到育苗,围绕樱桃产业,南水桃林村做起了大文章,每年为村民提供收入50万元,为村集体提供收入23万元。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我市创新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规模经营,走共同富裕道路。

2017年筛选11个村庄先行试点,2018年百村示范、树立样板,2019年千村覆盖、规范管理,2020年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形成由点到面、蓬勃发展之势——

栖霞市衣家村党支部通过成立以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把全村50余户群众组织起来战天斗地,男女老少齐上阵,7个月就在大山深处开辟了上山路、建起了蓄水池,2019年村集体收入2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招远市大户陈家村流转土地1.2万亩,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土地集中管理,2019年合作社收入6500万元,带动周边12个村集体年增收330余万元,辐射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牟平区埠西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赠送1,每年从公益金中提取资金定向扶贫,设立扶贫工作岗,贫困户每年务工收入人均1万元以上。

目前,全市入社群众已达到37.8万人。对贫困群体,通过土地置换、集体赠股、设置公益岗等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致富,实现以地养老、稳定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从合作社到联合社,抱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12,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推动合作社星级化管理,引导合作社向区域性行业性联合社、综合体以及高层次经济共同体发展,推动单个行政村抱团成群、形成规模。”

如何打破村庄界限,将一个个分散的村庄握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如何统筹不同村庄的发展资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实现抱团发展?

2017年开始,我市跳出就村抓村、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通、治理相融”的原则,创建党建融合发展区,依托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经济强村,辐射带动辖区周边部分村庄连片打造,以组织融合促进民心融合、治理融合、行政融合,推进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集体经济等联动发展、一体提升——

福山区坚持项目带动,拓宽资金来源和发展途径,让农业农村“活”起来,高标准打造6处党建融合发展区,其中“魅力南庄”入选齐鲁样板市级示范区,大力实施北部智造芯城、南部夹河新城“双城驱动”战略,带动周边30个村庄发展;

莱州市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新建改造党建融合发展区1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7个、村级活动场所238,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海阳市建成11个党建融合发展区、6个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党建融合发展区242,覆盖1931个村庄,年底将达到300,覆盖全市40%左右村庄。其中,党建融合发展区村庄联合发展致富项目456,带动入社群众人均增收5100,村均增收7.5万元。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我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烟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编辑: 提文凡 作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孙金良 秦猛 王波

阅读 12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