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忙田管,“指尖上”备春耕

发布时间:2020-02-28信息来源:2

“1台微耕机1天耕5亩到6亩地,可以抵8个到10个人”

――全省春耕预计投入140万台套农机,提高效率抢农时

2月26日上午,砀山县朱楼镇邵庄村外,伴随旋翼的嗡鸣声,2架无人机低空掠过绿油油的麦田,飞过之处水雾弥散,落在青青的麦苗上。

空旷的田野里,只有“飞手”张飞及种粮大户陈余信站在田头。4个小时左右,560亩小麦便完成了除草剂的喷洒。“如果用小型喷雾器,要50多人干一天。”张飞说。

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出现用工难题。农事不等人,我省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增加无人机飞防在小麦除草防治上的使用,提高效率抢农时。

“采用自走式植保机械,还有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机械,一方面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高效省工,节本、增效,做到春耕防疫两不误。”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心主任王学良说。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处长陈发明介绍,今年春耕生产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140万台套,其中施肥播种机45万台,机动植保机械46万台套,植保无人机近4000架。

在皖南茶叶产区,气温回升,正值早春茶叶施催芽肥的有利时机。

“1台微耕机1天耕5亩到6亩地,可以抵8个到10个人。”在徽州区黄山谢裕大唐模生态茶园基地里,桂利权正带着农机手操作微耕机进行开沟、下肥、覆土。他介绍,往年此时基地员工都上满工,今年考虑到疫情,计划减少一半以上的上工人数,后续还将投入几台微耕机,既减少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

陈发明介绍,为确保农机流动顺畅不误农时,各级农机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机具等调剂调运,组织提前做好春耕所需各类农机具、零配件和油料等物资的储备供应,畅通运输渠道,确保农机具能进村入店,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合作社有植保飞机80多架,打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全省投入上万个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日作业能力超过880万亩

苏阳愁了几天的事,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受疫情影响,不少种粮大户找不到工人,肥西县严店乡种粮大户苏阳也在发愁300亩小麦除草防病虫害找不到人干。这时候有人跟他说,肥西县农机推广站公布了服务热线电话,可以帮着找合作社服务。

“一打电话,很快就约了两架无人机,不到3个小时就喷完了药。”苏阳很高兴,又快又好,比自己干强得多。

针对疫情影响,全省各地组织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做好跨区作业,实行农机代管、代耕、代插等服务。

“合作社有植保飞机80多架,打个电话就上门服务。”砀山县丰产农机服务社负责人尉晓介绍,这段时间主要是除草,作业面积有2万多亩。再过半个月小麦要防治纹枯病和赤霉病,会比现在更忙,预计作业面积20多万亩。

据了解,砀山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目前,全县20多家拥有大型植保、农机等专业合作社有序错峰投入春管春耕生产,仅托管服务就达到10余万亩。

在滁州市,为确保人少出村,机少下地,各乡镇动员农机合作社开足开齐各类高效植保机械为广大农户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动用植保无人机300余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320台,防治面积200多万亩。

“今年春耕期间,高效植保机械是病虫害防治的主力军,各地正加班加点开展统防统治。”省植保总站副站长黄超介绍,全省高效植保机械达到20万台套,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有11280个,日作业能力约882万亩。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科技课从田头搬到‘云上’”

――“云春耕”让信息多“跑腿”,让春耕省心又省事

因为疫情防控压力大,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马村东货场路1号的辉隆连锁蚌埠配送中心,近期采购农资的车辆少多了。中心负责人李凯峰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订单都转到了微信和短信、电话上,谈好后我们装车送过去。

人员流动不便,各地想方设法让信息“多跑腿”,提高农机和合作社服务效率,加快春耕生产进度。陈发明介绍,农机部门鼓励各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向机手发布春耕作业信息、机具要求、气象信息等,并帮助供求双方做好信息对接,引导农机和农民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

农机手有问题咋办?春耕大忙,为防止农机出故障趴窝,很多地方开通了农机服务热线和微信服务平台,解答机手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庐江县白湖镇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当地近2万亩地机械化春耕作业任务。“受疫情影响,检修保养技术员一直没复工,我就通过县里的农机化作业微信平台进行反映。农机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过来,集中为20多台套大型农机进行检修保养。”合作社负责人反映。

当前也是农技服务需求的旺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科技课从田头搬到‘云上’。”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纵风云表示,与以往比,今年春耕技术指导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展开的方式,更多地利用了手机、网络等途径,效果明显。

凤台县新集镇是淮南市防疫压力较大的乡镇,给农技服务带来不便。“我们组建了2个微信群,里面有农技员以及各个村的种粮大户。”凤台县农技中心负责人贺文畅介绍。“前几天要施返青肥,我就拍了照片发群里,很快就有技术员根据麦苗和根系情况,指导我安排施肥时间和肥量。”新集镇常庙村种粮大户刘兴杰反映。

从淮北到江南,用“指尖”备春耕促生产、专家在线直播“看苗看田”、通过微信、短信推送科技明白纸等,成为今年春耕备耕的新气象。


阅读 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