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故事

发布时间:2018-3-29信息来源:农网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时刻,全省20327名驻村扶贫干部、6873名驻村第一书记奋战一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疫”与战“贫”两手抓,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郭仁和打工走了吗,安康码可注册了?郭茂亮家的网络装上了吗,小孩可能上网课……”吃过早饭,洪伟惦记着几家贫困户情况,又挨家串门去了。驻村6年来,全村88户227名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

  2014年11月,刚刚驻村扶贫归来的五河县城市管理局干部洪伟,再次被选派到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如今这位“80后”青年,已是驻村扶贫8年的“老人”。今年是他选派入村的第九个年头,也是挂职郭府村的第六个年头。回想起6年前刚来到这个省级贫困村的时候,洪伟至今记忆犹新。

  “村部是一排低矮破旧的瓦房,院子里杂草丛生,会议室房顶上还开个窟窿,屋内地势低洼。”刚来不久,一场大雨给了洪伟一个下马威。雨水倒灌进入了屋内,皮鞋、运动鞋、行李箱、电水壶全部在水里泡着……“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不彻底改变郭府村贫穷的面貌,我绝不回城!”洪伟说。

  村无产不兴,民无业不富。郭府村有扎扫帚的传统,全村零散分布着一些家庭式作坊,不成规模。洪伟到任后,村里把零散的小作坊整合成几家扫帚厂,村民们还成立了扫帚合作社。他还积极利用“老东家”县城管局的便利,联系各家环卫公司采购扫帚,拓宽扫帚销路。如今,小扫帚已经成长为村里大产业,郭府村已有扫帚生产加工厂16家,年产量达100余万把、年产值超1000万元,带动十几户贫困户在扫帚厂就业。

  郭府村地处淮河岸边,土壤条件好,适合种植红小豆,全村6800多亩耕地,红小豆种植面积达到4500多亩。“东西是好东西,可就是卖不上价,咋办?”为此村里建起了电商平台,专门为红小豆申请了商标品牌,贫困户种出的红小豆,直接挂到网上就能销售。去年通过村电商平台,郭府村共销售红小豆等杂粮130万元。产业要做大,还要“接二连三”。今年洪伟和村“两委”又忙着招商引资,给村里引进了一家豆制品深加工企业,5月份就能建成投产。

  几年前,郭府村还是一个无产业、无项目的村,集体经济也捉襟见肘,2019年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村里85户214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2%下降到现在的0.36%,如今的郭府村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村里未脱贫户还剩下3户13人,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洪伟告诉记者,针对村里少数的未脱贫户和边缘户,村里将他们全部纳入低保,安排了十几个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

  挪穷窝、转穷业,依靠农业科技挖掉穷根”

  金寨县双河镇大畈村,是大别山深处一个海拔600米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地广人稀,贫困程度深。2015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选派干部吴辰华来到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书记生涯。

  “我刚来的时候,大畈村10个村民组只有一条硬化路,房子都是80年代的瓦房和土坯房,居住环境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吴辰华告诉记者,他到大畈村以后,和村“两委”抓住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机遇,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安置工作。几年来,大畈村易地扶贫移民搬迁143户,搬迁比例超过50%,贫困户搬迁超过60%,贫困群众彻底挪出了穷窝。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键在产业发展。来自高校的吴辰华一直保持着走访调研的习惯,他充分发挥安徽农业大学的科技优势,多次协调安农大大别山试验站产业联盟专家到村实地考察,对村情、气候、土壤、产业现状进行仔细调研,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有机香稻、高山茶叶、高山茭白、生态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优质产业。

  “高山梯田适合种植有机水稻,但是由于处于高寒地区,水土贫瘠,村民种植的水稻产量只有300多斤,产量低,还卖不上价。”针对这些情况,吴辰华多次向试验站专家取经,经过专家的技术指导,村民种植的有机水稻产量提高到300多公斤,并顺利通过有机认证。安徽农业大学还赠送了近20万元的农机具、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支持村里发展高山有机香稻。目前,全村种植高山有机香稻900余亩,带动贫困户24户,实现亩产翻番,亩均增收1500元。

  “挪穷窝、转穷业,今年我们继续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试验站技术优势,依靠农业科技挖掉穷根。”吴辰华表示,这两年,他们继续发挥农业科技支撑的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中药材、生姜等一些短平快项目。

  脱贫户朱永喜家以前住在半山腰,一间住了30多年的老瓦房一下雨就漏,如今他家已经搬进了新居。“以前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真算是安居乐业了!”朱永喜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20多亩生姜去年获得了大丰收。“吴书记经常带着农业专家到我们田头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种的生姜亩产由1000多斤增加到现在4000多斤,年收入十几万元。”

  “让村民富在产业链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太湖县刘畈乡栗树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在皖鄂交界的崇山峻岭间,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太湖县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344户1126人,贫困发生率为31.4%。

  2017年4月,省交控集团干部高代兵刚到这里挂职村第一书记时,被眼前的贫困面貌所震撼:“前一年被山洪冲毁的公路还没有修复,山路崎岖难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从太湖县城开车过来也要两个小时。”

  经过走访调查,高代兵和村干们把思路定在“靠山吃山”上,立足村里自然禀赋,围绕山场资源做文章,发展特色种养业。

  栗树村地广人稀,山场资源达3.9万亩,适合种植茶叶和油茶。以往农民虽有种茶传统,但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难以带来明显增收。高代兵到任后,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统一整合山场资源,统一布局、统一引进优质茶苗,建成茶园400亩、油茶100多亩。并利用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番鸭、芦花鸡、小黄牛等生态养殖,村里建起了番鸭养殖基地、高山小黄牛养殖基地、生态芦花鸡养殖基地。

  “村集体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规模还相对弱小,发展中需要资金、技术、市场支持。”为此,高代兵争取资金支持。结对帮扶以来,省交控集团累计向栗树村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

  产业发展兴了村、富了民,为栗树村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从2017年起,栗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三级跳”,2019年达到29.6万元。贫困户的种植养殖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目前有232户贫困户发展了种养产业,占总贫困户数的70%。栗树村累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90余个,还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贫困户设置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岗50个。 2019年全村脱贫91户19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3%,实现整村出列。

  离全面脱贫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高代兵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巩固产业基础,形成“带不走”的长效帮扶机制。

  “今年我们继续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巩固好脱贫成效,完成剩余6户13人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不返贫。同时,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建引领发展能力,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结合双培双带,积极招商引资,补齐产业短板,培养扶持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让村民富在产业链上。 ”高代兵对记者说,“我们刚刚新建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新上了一套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套油茶加工设备,我们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范克龙 )


阅读 4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