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唱好生态农业发展“重头戏”

发布时间:2020-07-31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农产品,生态的才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最受欢迎的。近年来,海东市牢牢把握“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唱好生态农业“重头戏”,在乡村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农业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发力,形成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海东模式”,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今年,海东市全面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杂交油菜、马铃薯、蔬菜、小杂果、汉藏药材、肉牛肉羊、土鸡土猪、特种养殖、饲草、奶业”十大特色产业,把着力点放在培育种植、养殖、果蔬、加工产业上,建设绿色养殖产业园和种草养畜生态循环示范点。建成百亩示范基地306个,千亩示范基地66个,万亩基地3个,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328.17万亩,饲草种植100万亩,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同时,投入7400万元重点扶持建设乐都下营养殖产业园。源虹、容生、弘育、益邦等规模养殖项目已投入2.85亿元,一期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项目即将投入运行;总投资20.35亿元的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建,确保生猪恢复生产。立足牦牛、藏羊、八眉猪、冷水鱼及马铃薯、青稞、大果樱桃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知名品牌,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52件,“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等品牌知名度日益凸显。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成功创建互助、乐都两个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认定省级产业园5个。

  为守住“菜篮子”安全,全市把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清源”行动紧密结合,与农业农村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渔政亮剑”、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猪调运、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七大行动”,对全市194个乡镇的288个农资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治,共检测农产品411批次、2834个样品,合格率100%。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使农产品带证上市。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累计排查养猪场户68.48万家(次),排查生猪728.32万头(次),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安全。

  此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乡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鼓励返乡人员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归雁经济”,引导要素资源由单向流动转向城乡互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整治工作,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464人,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大力减控农业面源污染,完成“两减”面积10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期减少31%、39%,残膜回收率达8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3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同时,有力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共新建、改建卫生厕所5.9万座,拆除私搭乱建厕所2万座、牲畜圈舍2.15万个,清理违法用地2040宗、“大棚房”899宗,全市200个行政村获得“清洁村庄”称号。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逐步向绿色发展、治标治本转变。

  农产品,生态的才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最受欢迎的。近年来,海东市牢牢把握“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充分挖掘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唱好生态农业“重头戏”,在乡村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农业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发力,形成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海东模式”,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今年,海东市全面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杂交油菜、马铃薯、蔬菜、小杂果、汉藏药材、肉牛肉羊、土鸡土猪、特种养殖、饲草、奶业”十大特色产业,把着力点放在培育种植、养殖、果蔬、加工产业上,建设绿色养殖产业园和种草养畜生态循环示范点。建成百亩示范基地306个,千亩示范基地66个,万亩基地3个,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328.17万亩,饲草种植100万亩,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同时,投入7400万元重点扶持建设乐都下营养殖产业园。源虹、容生、弘育、益邦等规模养殖项目已投入2.85亿元,一期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项目即将投入运行;总投资20.35亿元的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建,确保生猪恢复生产。立足牦牛、藏羊、八眉猪、冷水鱼及马铃薯、青稞、大果樱桃等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知名品牌,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52件,“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等品牌知名度日益凸显。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成功创建互助、乐都两个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认定省级产业园5个。

  为守住“菜篮子”安全,全市把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清源”行动紧密结合,与农业农村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渔政亮剑”、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猪调运、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七大行动”,对全市194个乡镇的288个农资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治,共检测农产品411批次、2834个样品,合格率100%。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使农产品带证上市。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累计排查养猪场户68.48万家(次),排查生猪728.32万头(次),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安全。

  此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返乡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鼓励返乡人员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归雁经济”,引导要素资源由单向流动转向城乡互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整治工作,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464人,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大力减控农业面源污染,完成“两减”面积10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期减少31%、39%,残膜回收率达8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3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同时,有力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共新建、改建卫生厕所5.9万座,拆除私搭乱建厕所2万座、牲畜圈舍2.15万个,清理违法用地2040宗、“大棚房”899宗,全市200个行政村获得“清洁村庄”称号。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逐步向绿色发展、治标治本转变。


阅读 8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