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蝶变看沂蒙——临沂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发布时间:2020-09-23信息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秋到沂蒙,山林尽染,沂河澄澈。在这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临沂乡村振兴的蓝图在五彩缤纷的沂蒙大地上铺展出锦绣华章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临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重点发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一幅幅生机勃勃、环境优美的沂蒙农村新画卷,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理想照进现实。
村村产业旺
农民致富有希望
“我昨天刨了八分地的蜜薯,25公斤的袋子足足装了80多个,2000多公斤呢。发到青岛后,每公斤蜜薯售价4块钱,去掉运费、包装费,净赚6000多元。”今年64岁的刘志松是沂南县孙祖镇新凤庄村民,这两年种蜜薯的高收益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新凤庄村和周边村庄都属于丘陵地区,大多是岭地薄土。“我们这里,连小麦都种不了,只能种一季的红薯、玉米、花生、谷子等。”新凤庄村主任姜伟介绍,多年来村里采取的都是传统种植方式。“种一亩红薯,才卖1000多元。”2018年,在市委党校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民开始试种蜜薯。刘志松就是第一批试种的村民,他当年种了3亩,整个村种了60亩左右。
“我种的蜜薯品种叫西瓜红,蒸煮都特别好吃。当年一公斤售价1.6元多,收入比红薯翻了一番。”刘志松说,村民第二年都跟着种蜜薯了。“因为技术都学会了,所以今年蜜薯产量高,一亩地2500多公斤,价格也高。明年还得多种一些。”新凤庄村2019年扩种到600多亩,周边村庄种了500多亩;2020年,该村扩种到1000多亩,周边村庄也都把红薯换成了蜜薯。
新凤庄村成立了新凤农作物合作社,还注册了新凤庄的蜜薯品牌。目前,合作社正准备建设蜜薯产品加工厂,拉长蜜薯产业链。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临沂市以产业融合为方向,着力培育壮大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突出主导品种、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优农业产业集群,聚焦优势特色主导品种,以标准化加工为引领,形成了畜禽、粮油、蔬菜等产业集群。
6月16日,临沂市在高铁临沂北站举行优质农产品对接长三角地区启动仪式,50多名客商代表参加,各县区政府与长三角客商签订了23个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全面对接长三角地区的新征程。
与此同时,“产自临沂”临沂北站展销中心正式运营,成为展示、推介临沂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窗口”和“会客厅”。
为了持续提升“产自临沂”品牌影响力,临沂市坚持“红色沂蒙,大德务农”的情怀,每年举办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等,扎实开展优质农产品“三年百城”推广系列活动,发布“产自临沂”品牌背书使用管理规范,叫响苍山蔬菜、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费县核桃、蒙阴蜜桃、沂南黄瓜等区域品牌,全市品牌价值过1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11个、企业品牌7个。
文化全推广
文明新风入农家
“大青山因树茂草丰、四季常青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沂蒙根据地的中心区……”8月27日,在费县新庄镇祥和村农家书屋外,祥和村沂蒙故事志愿宣讲队队长吴恩乾向村民们讲起了大青山突围战的战斗经过。
“自打农家书屋建成后,平时大伙儿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看书、听故事。”村民亓凤祥告诉记者,吴老建起的这座农家书屋现在成了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大伙儿都喜欢来这里聚聚。
不仅仅是红色故事,在费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学知识、普法知识、农业知识、文明行为等,通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以接地气的形式讲给群众听,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了群众的思想境界、道德文化水平。此外,还通过组织一村一场戏、文艺演出、广场舞培训及象棋比赛、自行车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秉持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信念,费县建好线上线下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平台。目前,该县已建成县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实践所12个、实践基地9个、村级实践站399个,实现阵地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次,参与群众75万余人次,成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阵地,达到了“崇德尚善,凝心铸魂”的实际效果。
在沂水,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殡葬全免费”改革一改沿袭千年的殡葬旧习,披麻戴孝、焚烧扎纸的传统葬礼,变成黑纱白花、鞠躬默哀的“追思会”,逝者安葬在了松柏林立的公墓。沂水在全国率先提出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免除,其经验被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近年来,临沂市以沂蒙精神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沂蒙精神传承上,打造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马牧池乡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场馆,全市共建成红色纪念馆、历史文化展示室396个。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评选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68个,县级以上文明镇村达到3129个。
环境整治好
美丽乡村人人夸
每天早晚,只要天气允许,兰山区半程镇下艾崮村的姜良昌老人都有一个“必修课”:像城里人一样在风景如画的村子里散步和跳广场舞。“村里环境的变化和文体活动广场的建成,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有了休闲好去处,每天到文化广场上跳跳舞,活动活动筋骨,整个人都精神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姜良昌老人满脸幸福。
下艾崮村北靠茶山,东西环岭,南临水库,共有620户、1800余人。近年来,下艾崮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抓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改变了以往村内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呈现出水清、路畅、街美、灯亮的美好景象。村容村貌外在的提升,也带来了乡风民风内在的转变,游手好闲的少了,吵架闹事的没了,跳舞健身的多了……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的气息。同时,该村充分发挥镇山风景区和河流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旅游,带动了村民致富、集体增收。
“一村一景致,处处有美景。”近年来,临沂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农村道路硬化、城乡绿化、农村改厕等,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推动村容村貌改善。全市共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
美丽村居建设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八百里沂蒙山成为游山赏花、观光采摘、修心健体、休闲度假的胜地。目前,临沂拥有沂南常山庄、沂水桃棵子、莒南厉家寨、临沭朱村等一批红色文化名村,费县大田庄、沂南竹泉村、蒙阴椿树沟、兰陵压油沟等乡村旅游点叫响省内外,201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成为引领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
“头雁”领着飞治理体系更完善
2019年12月,沂水县道托镇麦坡村党支部书记刘本娟迎来了人生新起点,她成为该县首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村党支部书记。此前,因为工资低、事务多等难题,她的家人曾多次劝其辞职,一起去青岛打工。现在纳入了专业化管理,刘本娟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家里人从反对到支持,我既高兴也有压力,感觉没有任何理由干不好工作。”刘本娟说。
而在兰山区李官镇后湖村,纳入专业化管理后,村党支部书记胡发科的干法跟以前大不相同。今年元旦到现在,他一天也没休息过。村里的230户的果园通了电,村里的健身小广场、车棚等都建起来了。他说,待遇涨了,上级要求更严了,活儿“越干越多”了。
村民对此更有话说。在最早试点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的郯城县,该县珩头西村村民樊玉芳告诉大家,以前村办公场所经常“铁将军把门”,现在天天有人值守。所有的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村里都照顾,有困难立马解决。村里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给80岁以上老人打扫卫生、洗头理发、包饺子,端午节送粽子,过生日送蛋糕。
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正是临沂开展“头雁引领”行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行动之一。2019年6月,郯城县试点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10月底在全市推开,这在全省也是率先实施的。据统计,临沂首批纳入3553人,全市纳入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占比52.3%。同时,在全省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新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012名。在“头雁”的带领下,深入开展经济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行动,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4%,3万元以下基本清零。
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临沂在外引人才和内部培育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乡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并加大本土人才培育。2014年以来,临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4.5万人,颁发职业农民证书2.1万人,培训人数和颁发证书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分别达到1250家和432家。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