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首批72家标准化基地全部持证销售,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万余张

发布时间:2020-12-10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通州区首批72家标准化基地生产的食用农产品全部持证销售。截至目前,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万多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近500吨。

  12月8日,记者从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通州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目前,全区9个涉农乡镇实现全覆盖。

  中农富通科技园是通州区重点标准化基地,也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市级示范点。昨天上午,记者在其生产加工车间里看到,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醒目地贴在蔬菜包装上。这个小小的合格证上记录的内容还真不少,包括产品名称、数量、重量、产地、联系方式等信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中农富通相关负责人邸旭亮介绍,目前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增加,有线上电商平台,也有线下精品商超、社区店及大宗批发等。不同渠道配备不同合格证,有标准克重的单品码,也有同批次的散货码。而且,合格证上还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即可了解企业名称、地址、主要生产品种及规模等信息。每个批次的农产品从定植开始,重要农事活动都会记录在档,一直到产品出库销售。一户一码,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二维追溯码合二为一。另外,在合格证上,园区对产品质量安全及合格证真实性也做出承诺。

  “自从试行合格证制度后,园区的各种优新农产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全部实现持证销售。消费者显然更加信赖有‘安全证’的产品。目前,我们日均销量2.5吨,比以前提升了5%左右。有了合格证,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通过扫码获取产品从田间种植到采收销售的全链条信息,购买、食用都更安心。”邸旭亮说。

  据了解,通州区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中,首批选取了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72家企业,并鼓励有条件的村先行先试。其中,涉及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品等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同时,依据附带合格证农产品流向的多样化,试行主体的销售渠道涵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线上销售等,探索多种产业链模式下的合格证制度。

  “我们还选择了两个特色产业村参与试行,以村集体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统筹协调小农户使用合格证,通过合格证使用打响村里特色产业品牌。”通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参与试行的特色产业村包括被誉为京郊芹菜第一村的于家务乡果村和漷县镇柏庄村。其中,于家务乡果村有着40多年的芹菜种植史。如今,全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种芹菜,有各类大棚660多个。漷县镇柏庄村是北京市蔬菜产业“转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统一完成了全村设施农业的升级改造,建立新型大跨度冷棚,集中新建高标准育苗棚,打造生菜专业村。

  此外,借助“通州区数字农业信息系统”,合格证生成还被纳入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农产品合格证生成批次、时间、产品、产地等信息同步传入政府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可对其生产过程是否合规用药、是否安全绿色等情况实时监督。该负责人表示,借助数字农业系统还可集成菜田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类政策,鼓励农户使用“智慧农场”,记录生产过程、生成合格证,对积极使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主体也将开展优先奖励。

  截至目前,通州区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5万多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近500吨。下一步,通州区将逐步扩大试行主体范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创新探索农产品合格证试行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阅读 23

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薛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本站会及时协助解决。